(2013—2014学年第一学期)
一、指导思想
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建设高效率的智慧课堂,实现课堂教学针对性、主动性、时间性等特点,罗湖区教育局刘荣青副局长提出以“习”为本的教学理论,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,优化课堂教学结果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,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。在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,切实关注学生情感态度、人文修养、品行养成等方面的教育。根据罗湖区教科培中心课题方案,结合我校实际,本课题组围绕“课前习、课中习、课后习得”加强研究,大力实践,立足课堂,努力探究小学语文学生习得的科学方法。
二、本学期课题研究内容
1、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,针对“课前习”的环节,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“预习指引”、“思维导图”绘制等研究措施,全面开展课题研究,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。
2、从环节、内容和学段(高、中、低)等不同层面,深入研究小学语文“课前习”、课中小组分享交流、感悟及随堂检测的方法和原则,初步构建单元整组教学模式,探索出基本的“习本”课型。
3、进行相关课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。
三、课题研究的措施
1、加强理论学习,提高认知水平。
(1)提供学习材料,开展读书活动。结合上学期期末语文科组假期读书活动,在对《基于脑的语文教学》及《开放式语文教学》自读后,在开学初交流读书心得及体会。
(2)邀请专家,实操培训。借鉴在课前预习方面取得优秀经验的珠海香洲二小的教学模式,邀请香洲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江风主任给老师们做讲座、备课指导及实操培训。
(3)组织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学研讨活动。
2、增强课题意识,深入课题研究。
(1)本学期举行至少二次大型课题研讨活动。每次活动都围绕研究重点设置一个研讨的主题(按教学内容设置),安排1~2节课题研究课和课题研讨。让每次研究主题在理念与实践的碰撞中,在个体与群体的交融中得到深化。
(2)专题研讨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。一方面,针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分析、调整、补充和整合等问题的集中研究。另一方面,针对教学环节层面的研究,在对内容层面研究的基础上安排专题研讨,提炼出小学语文有效的“习本课堂”的方法和原则。
3、以单元整组教学为阵地,实施整合教学,聚焦课堂,研究与整合教材,通过集体备课活动、教研公开课和形式多样的教研、科研活动,提高教师解读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,初步构建单元整合教学模式。11月份拟邀请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来校观摩基本教学模式研究课。
4、加强交流,突出实效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,通过区中心课题组创建的课改实验网站,研讨教研活动内容,交流实验情况,建立资源库,实现网络资源共享。
5、严格考勤,保障研究实效。
(1)学校课题组成员每两周集中一次,备课小组每周一次开展集体备课。交流实验中存在的问题、取得的经验、解决的办法等。
(2)每次大型活动,每位研究教师必须围绕研究主题充分准备,力争在课题研讨中发言。另外,上课教师上交经过反思的教学设计和精彩案例,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研课磨课及评课活动。
(3)学期末,课题组要把研究材料进行整理、归档。通过总结前期工作,提出下一步研究的设想、计划。
6、注重过程研究资料的搜集。
建立定期备课、定期说课、定期汇报制度,做到有课必录,通过录像反思、
案例研磨,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。
四、课题研究的规划
九月份:
1、交流假期读书心得及新学期实验设想。
2、确立课题组的领导机构与核心成员,完成课题核心组成员研究任务具体分工。
3、组织课题组的成员集中学习,听珠海香洲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江风主任《基于脑的语文教学》讲座及实操培训。
4、开展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,主题:课前习得环节的课堂分享与交流。课题组实验教师胡荣基老师上五年级研究课《梅花魂》及彭渝丹上四年级研究课《爬山虎的脚》。
十月份:
1、举行第二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,主题:落实课前习与课中习,初步构建“习本课堂”语文课堂教学模式。课题组实验老师戴慈航上五年级研究课《鲸》。邀请区有关领导及专家、兄弟学校参与课题研究。
2、围绕第二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,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心得,每个备课小组根据基本模式,针对所教的年段集体备一节课,落实“预习指引”、“思维导图”、“感悟与发现”、“随堂检测”的环节。
3、针对第二次课堂研讨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,深入展开研究。
4.加强集体备课,整合教材,进一步探索单元整组教学模式。
十一月份
1.举行第三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,主题: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落实“习本课堂”中小组合作学习与汇报。课题组实验老师袁碧峰上研讨课《观潮》。
2.组织课题组成员搜集、学习相关理论。
3.设置四个档案盒(计划与总结、学习资料、教学案例与设计、成果资料),收集、整理过程性资料并上传区“习本”课改专题网站。
十二月份
1、举行第四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,主题:利用“智慧树”调动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,积极创建“习本课堂”小组合作学习。课题实验教师王慧上三年级研究课。
2、举行第一次研究论文评选。即:围绕本学期开展的四次研究主题,组织实验教师认真撰写教学案例、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,在评选、修改的基础上,上传专题网站或推荐教育刊物发表。
3、关注常态课,继续开展单元整组“习本课堂”教学备课、说课活动。
4、收集、整理过程性资料(案例、设计等),撰写学期实验总结
元月份
1、总结学期课题研究情况。
2、参与区课题实验学期总结会。
深圳市罗芳小学
2013年10月20日
附表1
罗芳小学 语文 科集体备课安排表
2013—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
集体备课主题 |
集体备课时间 |
主讲老师 |
地点 |
暑假学习资料自学心得交流 |
2013年9月12日 |
景地、王慧、谢泽琪 |
三楼会议室 |
基于脑的语文教学 |
2013年9月14—16日 |
江风主任 |
三楼会议室 |
课前习得的课堂分享与交流 |
2013年9月15日 |
彭渝丹、 胡荣基 |
三楼会议室 |
落实课前习与课中习,初步构建“习本课堂”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|
2013年10月15日 |
戴慈航 |
四楼科学室 |
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落实“习本课堂”中小组合作学习与汇报 |
2013年10月23日 |
袁碧峰 |
四楼科学室 |
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集体备课 |
2013年10月25日 |
景 地 |
四楼科学室 |
利用“智慧树”调动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,积极创建“习本课堂”小组合作学习 |
2013年11月14日 |
王 慧 |
四楼科学室 |
如何设计“预习指引” |
2013年11月28日 |
景 地 |
三楼小会议室 |
如何指引学生进行“习本课堂”的批注与发现 |
2013年12月12日 |
李艳芳 |
三楼小会议室 |
随堂检测作业的设计 |
2013年12月26日 |
张 颖 |
三楼小会议室 |
附表2
罗芳小学语文科说课安排表
2013—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
说课主题 |
说课时间 |
说课老师 |
地点 |
《鱼游到了纸上》 |
9月14日 |
江风 |
三楼会议室 |
《爬山虎的脚》 |
9月15日 |
彭渝丹 |
三楼会议室 |
《梅花魂》 |
9月15日 |
胡荣基 |
三楼会议室 |
《观潮》 |
9月26日 |
袁碧峰 |
四楼科学室 |
《鲸》 |
10月16日 |
戴慈航 |
四楼科学室 |
《落花生》 |
10月22日 |
胡荣基 |
三楼小会议室 |
《给予是快乐的》 |
11月21日 |
袁碧峰 |
四楼科学室 |
小组合作学习的创建 |
11月14日 |
王慧 |
三楼会议室 |
|
|
|
|
|
|
|
|
附表3
罗芳小学语文科研究课安排表
2013—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
研究课主题 |
研究课时间 |
授课老师 |
地点 |
课前习的课内交流与展示 |
9月16日 |
彭渝丹 |
三楼会议室 |
课前习的课内交流与展示 |
9月16日 |
胡荣基 |
三楼会议室 |
数字化手段在“习本课堂”中使用的尝试 |
10月23日 |
袁碧峰 |
四楼科学室 |
“习本课堂”教学模式初探 |
10月25日 |
戴慈航 |
四楼科学室 |
低年级“习本课堂”小组合作学习的创建 |
11月21日 |
王 慧 |
三楼会议室 |
数字化手段在“习本课堂”中使用的尝试 |
11月28日 |
袁碧峰 |
四楼科学室 |
浏览数:次
- 暂无相关评论